最近研讀的一本書「零極限」。
講的事情很簡單,簡單的事情不一定能被人接受,因為簡單到讓人覺得或許是一種惡作劇。
但是相信我,如果你想讀這本書,請你要百分之百接受再去讀,否則就是浪費時間。

歸零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,它幾乎不需要費力氣,只要做放棄的動作。
但是我們往往不願意放棄一些東西,即便它讓我們感到痛苦和阻礙。
歸零後才能創造,純白、空、回到原點之後,才能包羅萬象的去伸展出生命的真正面貌。

這本書,相信每個誠心接受的人,得到的都不一樣。
有的人得到獲取靈感和行動力的方法(盈君-來談談零極限這本書)。
有的人看見神性的對話
有的人結合經文的詮釋

零極限中文網站

從科學的量子力學到靈性對話,再到佛學經文的研究,這本書像鏡子一樣,你是什麼就照出什麼。
而我很生活化,就生活化的跟大家分享。

 

從書中讀到關於責任和原諒
大部份的人,面對事情、人與人之間的衝突,都試著想釐清責任歸屬,然後討論誰該改變。
而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、生命面貌不同,誰該改變是沒有定論的。
這本書告訴我們,身邊所有的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反射體,也就是說我們眼見在別人身上的問題,只不過是反射我們內在也同樣存在的問題。「我」要付全部的責任,這整個世界的問題、戰爭、災難,都是我要負起全部的責任。
這是不是就是「大我意識」。
光是負起全部的責任這件事情,就很難做到。但是我隨後發現,很難做到的原因是我們不能原諒。
如果我們能負起全責的去看待每一件事情,並且透過愛來選擇原諒自己。
那麼我們就能夠產生足夠的靈感來解決問題,而不是靠記憶,當我們產生靈感時,是很有行動力的。

什麼是記憶?什麼是靈感?
一件事情的發生當下,我們習慣從過去記憶裡去尋找應對方案。
但是過去大部份累積的記憶都不好,所以很難有願意接受事件的發生,然後甘心去處理後續。
因為結果仍然跳不出過去的經驗。
我們怎麼分別一個想法是來自於記憶還是靈感?
其實是很難分辨的,但是靈感通常充滿喜悅和興奮感。
只有靠清除過去的記憶,回到最初的狀態,記憶消除,讓靈感充滿。
清除的方式是四句話「我愛你」、「對不起」、「請原諒我」、「謝謝你」。
我第一次覺得有感覺的是其中一小篇,修‧藍博士對於體重過重者的建議,是去清除對食物過度渴望的記憶,方法是:
跟你的身體對話,對它說:「我愛你現在的樣子。謝謝你一直跟我在一起,如果你覺得被我虐待了,請原諒我。」現在停下來,然後在一天當中,找個時間去拜訪你的身體,讓這個拜訪充滿愛與感謝。「謝謝你帶我到處跑,謝謝你呼吸,謝謝你讓我心臟跳動。」
把你的身體視為人生伴侶,而不是僕役。跟你的身體說話,就像跟小孩說話一樣。和它做朋友。它喜歡很多很多的水,這樣它會運作得更好。你也許覺得你的身體餓了,但它或許是在告訴你它渴了。


這一段讓我感觸很深,從愛自己的身體,公平的對待它,不總是以我的喜好來決定給身體什麼,也顧慮身體的需要來決定給它的什麼。因為愛它,所以願意維護它狀態的美好。
把我們的感受、靈體從身體裡跳脫出來,就知道身體雖然不會哭泣、咆哮我們對它不好,但是事實還是讓它反應出來。假設我們的身體是被准許來協助我們靈體的,而我們要怎麼去對待一個夥伴。

透過這樣的理解,就不需要靠意志力去執行,用愛去執行才是自然的。

關於行動力
愛是一種神性,而靈感來自於神性,我們的行為不是來自於記憶就是來自於靈感。
當靈感來的時候,我們可以很自然的行動,而不需要想太多。
大部份會考慮是去跟記憶做比較,清除過去不好的記意,讓靈感充滿,行動上就只剩下靈感這條路。
那麼前進的速度是心無旁騖的快。


書上提到,一位神經科學家班傑明‧利貝特的實驗結果,顯示在一個人有意識地行動之前,腦內活動會激增,這意味著意念來自無意識,然後才進入有意識的覺知。
行動的意念在實際行動大約五分之一秒前就出現,但激增的腦內活動則在意念產生之前的三分之一秒就出現了!
班傑明說,無意識裡出現的行動意念無法受意識控制,只有最終完成的行為可以受意識控制。
換句話說,拿起這本書的衝動是大腦先發出一個訊號,接著我們的意識才陳述了一個意念,例如這本書看起來很有趣。但我們也可能透過其他合理化的思考後,選擇不拿起這本書。

所以「渴望和衝動」來自於過去的記憶,也可能來自於靈感。
但是記憶像是陳舊的破布,而靈感卻是嶄新而明亮的。

讀到這裡,我也慢慢了解到,有時候我們處於無行動力的狀態,那是有意識的選擇。
意識透過理性分析,知道應該做些正確的事,但是記憶就像一直循環的病毒程式一樣,不斷執行。
我們都知道要節制飲食,但是那種對食物過度渴望的程式沒有消除,就會產生意志力對抗的情況。
很辛苦,也不容易成功。
如果想要消除錯誤的程式(記憶),請真心的重複去做上述「跟你的身體對話」這部份。

關於愛、神性、快樂、平靜
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神性,神性其實就是指愛。
人的一生都在學習愛,這是我讀這本書的感觸。

愛就像一個胚胎,用我們的人生去孕育,愛若是孕育完整。
那麼死亡就是另一個階段的生產過程,誰都可以平靜去面對。

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很廣泛而且完整,透過這樣的模式,去了解我是誰。
我想盡我所有詞句的能力,都無法說得完整,真心想要得到的朋友,可以自己去看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莫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