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對於抗壓性低的人生面貌,有很多感觸,雖然一個人的個性是天生的,但是性格卻是後天培養的。
抗壓性低如果是普遍性的現象,那麼是不是跟遍普性教育孩子的想法有關。
對我來說,寵和愛一直有著很模糊的界線。
其實在很多時候,我並不知道什麼算寵、什麼才算是愛。
直到最近身邊發生很多事情,才慢慢了解到,應該朝什麼方向來對待我的孩子。
愛孩子,可以為孩子做很多事情,但是不要為孩子承擔責任。
這應該就可以稍微區分寵和愛的分別吧!
待人接物、與人相處,父母真的可以包容孩子很多,但是父母可以包容孩子,孩子不見得會被社會環境所包容。家人相處之間,如果總是有一個孩子靠著其他人的包容才能和平相處,那麼這個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團體之中,就會出現被磨練的情況。
有很多責任與修養,是可以透過家庭親子之間的互動,慢慢去培養和修練的,家庭生活時期沒做到,就會直接到社會上去接受磨練。
成人的可塑性不高,這時候才改變就特別痛苦,常常看見很多人對於壓力的耐受度,低到不可思議,就是這個原因吧!
想起王淑俐教授說過的小故事。她的女兒剛上小學時,常常回到家不先寫功課,她怎麼做?
她先提醒女兒今天幾點吃飯、幾點就寢,功課記得先寫完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然後看著女兒還是選擇先玩,玩到忘我,到了就寢時間才想起要寫功課。
睡覺的時間到了,女兒正準備要寫功課時,王淑俐卻說時間到了,去睡覺、不准寫。
孩子急著說,不寫明天無法面對老師會被罰,王淑俐說,是你被罰又不是我被罰,規定幾點上床睡覺就該去睡覺。堅持不讓孩子寫功課,孩子從此之後就知道寫功課是為自己,因為後果自己承擔,媽媽只是提醒並不是為媽媽做。
當然,那些榮譽感、上進心都培養到位,這招才有效果。
我們可以為孩子做很多,照顧她的健康、想辨法讓她理解人生中做那些事得什麼果、讓孩子體會她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建構自己的人生。但是我們卻不能為孩子去承擔責任,那些生活上的責任,洗碗、洗衣、整理家務,那些心靈上的責任,如何得到愛和友誼、如何付出、如何與人相處。
這些除了以身作則之外,剩下的就是從小在家庭關係裡,就建立該有的人與人之間該有的互動、互信與互愛。
寵和愛的分別,我想就在於,寵是包容過多孩子不合理的性格,而愛是欣賞孩子能為的所有展現。
- Dec 16 Tue 2008 07:30
【羊小妞】關於寵愛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