兔小弟在一歲二個多月時,活動力大增,突然從baby進化成小男孩之後,所有的行為模式都升級了。

莫莫這才發現,原來男孩這麼"活潑"哦!

 

20130515-01

走路喜歡踩高踩低、喜歡爬高爬低的使用家具、喜歡分解玩具再塞進冰箱底下或重音喇叭的洞裡、喜歡玩媽媽常用的notebook,而且那肥短的怪手,輕輕一摳鍵盤就掉key、喜歡玩媽媽的化妝品,而且不但試著塗在臉還會去吃吃看、喜歡騎著玩具車在家裡甩尾...尤其是換尿布時,他360度大翻滾的行為,令人抓狂,曾經決志不打小孩的莫莫,在偶然一次神經線斷裂時,忍不住抽了他大腿一掌...驚見兔小弟,只看莫莫一眼後,繼續翻...
原來,照顧小男孩,莫莫就要從控制中跳出來,努力成為一個循循善誘的媽媽,因為怒吼和打滾都影響不了兔小弟...

法國自助旅行回來後,兔小弟常邊玩玩具邊生氣,莫莫一開始以為是習慣每天出去玩的生活,所以回到台灣不習慣了,才會邊玩玩具邊生氣,於是又每天帶他出去走走,但是最近兔小弟不會再邊玩玩具邊生氣了,莫莫才發現,兔小弟是走過了「不均衡期」了。

孩子的智力發展在先,然後擴大視野後,再去帶動五感上的發展。意思是,要先意識到玩具可能除了咬還有其他的玩法,才開始探索其他的方式,但是這時候行為會跟不上智力的發展,也就是說,大腦想做什麼,但是手腳不聽使喚,這是標準的學習過程,大人也都會有。

孩子因為還不懂得控制情緒,所以進入手腳發展跟不上大腦發展的時期,就叫「不均衡期」。
等他行為跟上智力後,又會進入「均衡期」,這時候寶寶的情緒就會開始穩定。
三歲以前的孩子,都在「均衡期」與「不均衡期」之間循環,難怪叫豬狗嫌的年紀。

20130516-01 

一歲多的孩子,對這個世界開始啟蒙,學習的進度火力全開。教養的挫折感,有時候來自於父母對孩子的誤解,例如我們曾經把球丟到孩子面前,他當時沒有反應,但是卻會在十六個月大時,突然拿著球直接丟到莫莫臉上。突然被攻擊的這個當下,莫莫憑著生物本能惱怒,但是仔細想想孩子本身真實的發展,「他學會丟球了,只是力道不會控制,丟在媽媽臉上。」

一歲到二歲的這一年,是孩子心靈發展最快的一年,他開始忙著將收集到的資訊,組織成為一種觀念或想法。他可以辨識物體的顏色、認識數字、空間、時間感的建立。一旦語言能力也日漸成熟,他就可以開始理解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。知道牆上的電燈開關,電燈會亮,是因為他靠著一次又一次的學習累積而成。他會故意把湯匙丟到地上,聽聽這會發生什麼事?有什麼聲音?他會玩蛋糕,試試除了吃,蛋糕還能做什麼?他盡情的使用眼睛、鼻子、手、耳和嘴巴玩遊戲,以建立「如果...就會...」的定論。

 所以相信這一年「均衡期」與「不均衡期」之間循環,應該是轉數很高,三、兩天就要輪替一次,然後媽媽也會跟著一直轉換,不明究理的時候,是挫折感最重的時期吧?不斷思考如何教育孩子,也是這時候開始。

20130517-01  

成為一位媽媽,是上帝給我的祝福,叫我要懂得理解別人,懂得如何為他人著想。當我覺得迷失在育兒書上的方式時,突然發現不論那一種教育方式,都有成功的經驗,那麼何苦要堅持什麼流派的育兒方式呢?是不是只要孩子快樂而且發展出健全的人格,那就是媽媽最終的目的呢?

想通這些後,我開始知道我要逆向思考,試著去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事情,回想當我是孩子時,我需要什麼樣的對待與協助?試著列出清單:

我需要媽媽的愛,單純愛的表達。
我需要媽媽的肯定。
我需要在還不懂事之前,得到媽媽的教導,尤其在生活習慣與待人接物上。
我需要媽媽將她己經知道的經驗告訴我,但是仍然給我選擇權。
我需要在我自己可以負責的事情上得到自由。
我需要在我選擇錯誤,自食惡果時,得到接納。
我需要溫柔與耐心的對待。
我需要...

哇~很快就知道如何成為孩子〝需要〞的媽媽了。大家可以試看看列清單哦!但執行起來不容易就是了,因為事情的發生時,要立刻換成孩子的立場思考,再回到媽媽的角色處理,很容易忘記,尤其是我這種直覺型的媽媽,但是十次有中一次,孩子就幸福很多了,哈哈~

arrow
arrow

    莫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