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心中的天使

我的夢想是什麼?這個問題,在自己、在朋友、在身邊所有的人身上,不停的來回驗證、追尋。
很奇妙的是,夢想卻一再改變、幻化,最後發現夢想會越來越接近內心世界。
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真我,一個神。

很久、很久以前就聽過這件事,佛家說,每一個眾生都是一個菩薩。當時聽起來沒有什麼感覺,直到最近和一休聊到他看過的一本書『與神對話』,引起我很大好奇心和共鳴。

原來,為什麼我三十年不改變的性格,能在短短幾個月改變。

相信自己心中的神,衪將帶領我走完這生中該有的任務,最後才能回歸到真神的原形。

很多答案我們早己經知道,只是相不相信心裡的聲音。

與神對話,與自己的心對話,一個超脫世俗的自我,是起點也是終點。

我想我要找一段空白的時間,好好看這本書。

●馬斯洛-被接納的需求

和朋友談夢想,他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夢想,最後他從馬斯洛的人格理論中,去抽絲剝繭找到自己的夢想。

看著他的夢想圖,其中有一項是被接納的需求:被愛和有歸屬感,以一個人的本像被接納,而非所作所為。

我心裡有極大的震撼。

『以一個人的本像被接納,而非所作所為!』這不就是真愛嗎?

我想到我這段日子的改變,到底是改變自己?還是還原自我?如果我什麼都不做,釋放掉所有的元素,剩下一個單純的自己,還會被自己接納嗎?相不相信有人也一樣會接納我?

我想到我的孩子,我知道這種感覺。

當媽媽後,才了解世界上有一種愛,只求付出不求回報。
我以一個媽媽的心情來體會『以一個人的本像被接納,而非所作所為!』這句話,我對孩子印證這樣的情感。

是不是要回到我母親身上,來印證我可以這樣被接受?我真的不知道。
原來,當我很小很小的時候,我是這樣單純的相信過的。
那麼為什麼現在確沒辨法肯定?

是不是我知道自己曾經辜負過父母的期望?因為期望,愛開始有條件?
關於我自己,我暫時沒有答案。

可是我似乎己經知道,該怎麼對待我的女兒,我做錯過一些事,當孩子異常哭鬧、唱反調時,我不自覺得說出『我不喜歡你這樣子』、『我不愛你了』時,為什麼會有一種很愧疚的感覺,我想都是因為我內心隱約知道這不是一個好的表達方法。

單純的愛孩子,就單純的表達愛,讓孩子知道愛他和他的所作所為無關。
愛是沒有條件的,期望應該落在自己身上,而不是在孩子身上,孩子學習父母的行為。
如果我希望孩子變得更好,我自己就要先變好,而不是用愛去威脅孩子做那些連自己都沒做好的事。

最近很奇妙,所有的事件、想法,都一再的從自己、上一代、下一代的關係中去整理、了解、透徹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莫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