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張愛玲二本書,一直到『流言』這本書,才看到張愛玲本身的想法。是的,她終於在這本書裡短短幾頁裡講了幾句。

我發覺不是每個人天生就能經由一點暗示就受啟發的,就如同我一樣,看了張愛玲的書,覺得淡而無味,覺得滿是淒苦、蒼涼。但是或許無形中我吸收了什麼而不自知,或許每天來看我日記的人覺得納悶,莫莫好像變了。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變了,我有什麼樣的原因變了,又為什麼變成這樣?

其實,我現在處於人生算是很低潮的時段。來自於娘家的變動,和妹妹決議一起背負起四、五百萬的債務,之所以不說,不是羞於啟齒,而是顧慮我媽的心情。雖然我也並不覺得,這有什麼好羞赧的,欠債還錢就是。

奇妙的是,竟然是在這種狀態下我才有機會重拾書本,才有空閒閱讀,而我第一個選擇就是張愛玲。因為我一開始就知道,它不是那種可以邊帶小孩邊有一著、沒一著看的書。

雖然我表面上好像很勇敢,處理這些事情沒有猶豫和懷疑,但是壓力卻是再所難免的。在這種心情下,看著張愛玲的小說、散文,好像雪上加霜、愁雲慘霧。確不曾因此而使我停下來,去找另一些美完的喜劇故事來提升自己的心情,其實每一天閱讀後,雖然不曾有熱血翻騰、希望降臨的感覺,但是在無形中加強了我對生命的軔度。

張愛玲在流言一書中說:『我發現弄文學的人向來是注重人生飛揚的一面,而忽視人生安穩的一面。其實,後者正是前者的底子。又如,他們多是注重人生的鬥爭,而忽略和諧的一面。其實,人是為了要求和諧的一面才鬥爭的。』

又言道:『強調人生飛揚的一面,多少有點超人的氣質。超人是生在一個時代裡的。而人生安穩的一面則有著永恆的意味。』

張:『我的小說裡,除了金鎖記裡的曹七巧,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。他們不是英雄,他們可是這時代的廣大的負荷者。因為他們雖然不徹底,但究竟是認真的。他們沒有悲壯,只有蒼涼。悲壯是一種完成,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。』

張愛玲說的是眾生的面,而對應到我個人生命的點。看到這裡我就己經明白,我從張愛玲書裡得到的是什麼。

人生中有很多事情,不能只是一直想像著最終的結果。如果一直夢想、追求那種完美的結局,那就會對過程感到不耐,對現狀感到不滿。而結果畢竟是過程一步步累積而來,如果一直執著於好的結果,卻不肯接受目前的狀態與現實。那麼勢必是變成一種精神上的分裂,抱著美麗夢想的未來卻過著晦暗、痛苦的日子。

有的人,就這樣心和肉體分離了。

夢想與希望是一種完成,而現實是進行式、是永恆。所以人生飛揚的狀態是零星地散佈在生命線的幾個點上面,而大部份的生命是蒼涼的,比起瞬間的火光,更顯得深沈、厚實。

這就是人生。不如享受蒼涼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莫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